小学美术教学自由式教学理念创新
作者:李卓
一、植入自由式理念,努力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爱心是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及学生的日常行为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要秉承着最真诚的育人之心进行教学工作,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走进学生、感受学生、触动学生、启发学生,进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儿童就像一张白纸,你教他什么,他就在上面画什么,在孩子纯洁的内心中,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而第一印象的判断往往取决去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和热情,而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及动力往往受此影响。教学实践表明,绝大部分学生会因为对美术教师的喜爱而更喜欢美术课,更愿意配合老师积极参加活动。实践表明美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情感的沟通对于教学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穿着打扮是教师外在吸引力的最直接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仪表和着装要尽量朴素大方、整洁素雅,不能太随意,更不能浓装艳抹,让人看了不舒服。如果教师的着装得体,就会增强关注度,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容的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美术课也是一种美学课,一名美术教师的教学姿势、教学动作,也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力及上课态度,相较于严厉训斥和激进的语言,温和自然的教学姿态,表情平和亲切,手势自然不夸张,眼神坚定专注,在实际教学中更能令学生接受知识。从课堂效果来讲,教师亲切的微笑会使课堂教学气氛舒适融洽,可以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画画水平。合适的教学态度是师生关系的融合剂。通过尊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尊重他们的艺术创作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尊重他们创新和创造的机会,对不同的学习方法要支持和肯定。学生年纪虽小,但也有自己的自尊心,批评与鼓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教育方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各异。教师要充分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不仅在学习上了解学生,也要在生活中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贴近学生,找到每个人不同的闪光点,进行因材施教,全面发掘学生的潜力。而不能以个人对好坏的主观评判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创新内容在内心有不认可的评价,更不能影响到作业的评判。因此,要做好教学工作,美术教师要不断的扩宽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全方位了解艺术美术的渊源底蕴,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从而在教学中吸引学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
二、打造自由式课程,创建灵活机动的学习氛围
自由的课堂教学形式日渐凸显其重要性,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机制,恰到好处的像学生提出疑问,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烘托出一个自主灵活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时间,在彼此交流中,发散思维,多角度创意,多方面解决问题,努力成为讲授者、创造者、表演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和自由。学生经常对易完成的绘画作品产生兴奋点,而对于不易完成的作品兴致不高。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使用先简单后复杂的方式,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绘画水平有所提高后,在逐步的增加难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并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上新的台阶。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领跑者。学生需要兴趣引领和培育,首先课堂要对学生有吸引力,从而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教师的认可跟加深了自身的成就感,而成就感更能加深对课堂的兴趣,,最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形成良性循环。美术教师要以积极鼓励的方式进行教学,协助学生获得自信。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对于学生绘画作品的肯定会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在美术教学中,无论学生的绘画作品怎样,都要对其优点予以肯定,不断的鼓励他们,使其树立自信,并让学生在绘画中感受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培育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作品,而不是从成年人的视角看待学生的作品,这样才能会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不仅要重视教师对作品的评定,更要重视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评价,这种评价并非是为了区分谁优谁劣,而是为了引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以及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力。其次是运用好表扬的手段。小学的美术教师,要注重鼓励和夸奖的作用,对于学生要给予正面的肯定,也许老师一句肯定的话,就会让学生增强自信,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坚持赏识教育的同时,特别要注重认同教育。
三、开启自由式思维,努力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展现自我的空间
新世纪随着时代的进步,美术课程历经改革,在美术教材的选择,知识的延伸,图形表达形式与时代进行了同步,对教学老师也提出了教学的新要求和新思维,因此,自由式课堂教学的出现,是时代的需要。只有采取自由式的教学方式,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才能在表现形式上体现出他们的多样性,才能实现各取所需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表现自己,发扬身上的优点,最终得到赞赏与认可。在导入新课时,先让学生观察摆放的物品,然后提出自己的第一感受,最后,教师则要明确地指出这种直观的感受被称为相关现象关系。同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物品存在的现实性与必要性。并在美术的表现方式中,引导学生提出切实可用的表现主题。